交流展览

南国春行 ----专访宜昌裕孝家庭博物馆馆长袁裕校先生

甲辰龙年春节期间,宜昌裕孝家庭博物馆组织家博团队全体工作人员一行,2月8日从湖北宜昌城区出发,2月18日从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返回宜昌,进行了一次历时10天的团体自驾考察学习,沿路传播家博文化、广交文友高士,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具有家博特色的文化春节。21日(正月十二)夜降春雪,宜昌城区到处白雪皑皑,一派北国风光。22日上午,记者在夷陵区湖心公园家博会客厅专访了馆长袁裕校先生。

记者:袁馆长,新年好!

袁馆长:家门新年好!

记者:这次南国春行,是一次难忘的旅程。祝贺旅行顺利归来!这次旅行可以说即是一次休假,也是一次考察学习,总之,是收获满满。请问您启程之前有什么样的总体策划,或者说这次旅行的目的是什么?都到了一些什么地方?

袁馆长:一转眼,我创建家博已近20年了,在家博的发展过程中,得到市委、市政府以及点军区、夷陵区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,社会各界也都对家博的建设给与了援助,2018年家博馆址因为有新的建设,在夷陵区委、区政府全力支持下,家博另选新址,址搬迁至现在的夷陵区河心公园。家博成立以来,目前已经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万人次。2017年11月10日,《人民日报》在显著位置以《一个家庭 百年中国》为题报道了家博,也可以说,《人民日报》的报道为我们家博确定了主题,赋予了灵魂。我一直在思考,如何更好地用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来反映百年中国的变迁和发展,如何通过一个家庭的变化来展示伟大的祖国站起来、富起来、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和风貌?我感觉到,从我开始,我们家博全体人员都要强化学习、开阔视野,家博需要立足宜昌、面向全国,甚至要面向全世界的华人,因此要具有国际视野,要做研究传播全体中华民族家族文化的代表。我就想,开阔视野,发奋学习,要从眼下开始,要马上开始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向书本学习很重要,向实践学习更重要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于是就有了我们这次的旅行考察学习活动。我们一行,我带队,还有副馆长、几位馆员、研究员,还有两位企业家也加盟进来,我们一起完成了这次实地考察。

我们家博有一个重要专题就是《家风家训》,这个专题引起了一位惠州客家参观者的关注,他邀请我们前去宣讲袁氏“家风家训”。所以,这次我们重点是到广东惠州客家山寨做客。同时我们还到了广西百色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园、右江民族博物馆、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和中越边境的晋边县龙邦口岸;还到了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,这里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。

记者:我记得惠州是苏轼的流放之地,那里是客家人聚居之地,客家文化积淀深厚。这一次在惠州重点有什么收获?

袁馆长:第一,我们详细了解了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和接人待物的礼仪,欣赏了韵味独特的客家山歌,品尝了丰富的客家美食;第二,我们重点考察学习了客家文化的精华及其特点,客家文化与裕孝家博文化传承,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,那就是家族传承,客家文化的迁徙之路可以很漫长,但家族文化的基因永恒不变,家族文化的传承绵延不绝。可以说,中华民族基因中的家国情怀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,有国才有家,有家才能成其国,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,是由汉族和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,因此,客家文化传承方式对于家博传承新的家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。同时,我们认为,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促进民族复兴进程的加快,家族文化也应该有一个重构重建和复兴的过程,家族文化应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有益的贡献,新的时代理应有新的家族文化特色。第三,我们向客家乡亲以《社会发展与家风家训》为题现场宣讲了“袁氏家训”,讲述了袁氏祖先创业持家育子的优良传统。第四,介绍了裕孝家庭博物馆的创立发展情况。第五,结交了一批新朋友。这一行,我们的收获是巨大的。今后我们要建立年度外出考察学习的制度,持之以恒坚持下去。

记者:外面的世界很精彩。广东、云南、贵州等地在旅游业的发展中,我个人感觉很规范、很有特色,值得我们学习。这一行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有没有?

袁馆长:广西百色起义纪念园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很有特色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这个廉政教育基地整个占地面积1000余平米,分为清正干部、清朗文化、清新作风、清廉民企、清廉家庭等五个板块,通过雕塑、蜡像、视频、图片等方式展示全国反腐败斗争重大成果,用贪腐官员堕落的过程和变质的关键节点来警示众人,令人感到触目惊心、脊背发凉,参观之后能够身临其境、身临其位,反思自我,拷问灵魂,涅槃重生。我馆也和纪委、监委等部门建立有廉政教育基地,但是,在艺术性、深刻性和案例的丰富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,我们将在今年邀请纪检监察方面的领导、专家亲临指导,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和家族文化的结合点,推动家博从家风家训向家庭廉政教育深化、提高,提升艺术感染力和悔过激发力。在参观者的内心深处加固廉政意识,和党建工作、纪检监察工作一道塑造全社会的风清气朗。

记者:地处贵州铜仁的佛教圣地梵净山举世闻名。我看到你们的行程中,这里是最后一站。为什么会去梵净山?

袁馆长:是的,梵净山是弥勒佛的道场,释迦摩尼曾在那里度过了他大部分的生活,宣扬了他的教义,即“到底有何道”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印度文化和宗教,成为了印度教的基石。梵净山的始祖为玄妙,贵州铜仁人,因看破红尘而隐居深山。他考据古籍命名山为“梵净”,并得到皇帝赐封。他致力于修建梵净山庙宇,使民众争趋朝见。在佛教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。红云金鼎海拔2336米,那里风景优美、地势险峻,文化积淀深厚,也是国家级5A级景区,十分有名。在新中国建立以前,我们国家的家族文化传承中,有很大成分的宗教内容,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,随着人口的减少,家庭规模也逐渐变小,新文化对传统文化冲击力很强,家族文化逐步淡化,但是我们在家族文化的反思和研究中发现,总体上讲,剔除一些落后腐朽思想,家族文化对于民族文化的振兴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。更远的历史不说,仅从清朝、民国的一些大家族来看,家族文化孕育出众多的科学文化精英人物,许多影响至今。可以说,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细胞。随着中国国力的崛起,我们需要新的家族文化构建,但是民间家族文化中仍然存在宗教的一些因素,如何理解宗教的影响,如何引导宗教在部分信仰者家庭正确发展,如何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,这都是我们在传承、构建新的家族文化过程中需要深刻思考和审慎把握的。当然在这方面,我们家博研究团队还需要作为一个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。因此我们在当地政府部分的帮助下,在梵净山春节期间“限控”的前提下,争取到了上山考察体验的机会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感到不虚此行,梵净山是值得一游的文化名山。

在梵净山下山时,我们乘缆车,缆车运行中晃动摇摆幅度较大,很多游客害怕得叫喊起来,但唯有一位75岁的老太太临危不惧、镇定自若,引起了我们的注意。步行下山时,我们扶着她一步步走,但却没有发现她的陪伴子女。结果,她是一个人独自上山旅游。我们一边下山一边攀谈,向她介绍宜昌、介绍家博,互相交流家族文化的话题,几乎无话不谈。下得山来,我们和她成了好朋友。我记得她姓骞,张骞的骞。这个人,印象深刻。

记者:感谢袁馆长接受我的访谈,今天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收获的日子,祝愿家博的事业兴旺发达,祝愿家博的家族文化研究取得更大成果,也祝愿家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,放射出璀璨的光芒。民族复兴希望在前!家族文化复兴希望在前!

袁馆长:谢谢!谢谢!

 


摘自《家博》

2024年第01期总第2期

袁城


版权所有:宜昌市裕孝家庭博物馆 公司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6号河心公园 备案号:鄂ICP备202301135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