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文化

三代人接力寻墓碑

   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,祖辈、父辈一直没有找到袁氏第一代袁瓒的墓碑,他们在弥留之际,叮嘱下辈一定要找到它。 

   第三代人袁裕校接过接力棒,1979年,袁裕校利用工作之余,放弃节假日休息,带着族人和朋友共10余人,自带干粮,步行到兴山县平水乡竹园河等地,踏遍山山岭岭,走访农户,没能找到。在1980年-1995年的15年,袁裕校组织人员共找了20次;在1995年—2008年的13年里,共找了18次,仍未找到。 

   在这近30年30多次的艰苦寻找中,饿了,就啃馒头,渴了,就喝山泉水。一次次带着希望出发,一次次满怀失 望归来,没有任何进展的找寻之路让袁裕校已经筋疲力尽,对找回墓碑他似乎不抱任何希望了。 天不生绝人之路。2009年8月的一天,大概早上五点多的样子,袁裕校驾车在兴山县城国税局门前,天空上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,爱好摄影的他,迅速停下轿车,拿出相机拍了两张照片,等他回过神来,彩虹忽然没有了。幂幂之中总有定 数,这道彩虹似乎是一种指引,更是一种希望。于是,他朝着彩虹的方向一路走到平水滩的狗儿滩。这时他看到一农夫背着苕叶子走来,就问:“老大哥,您知道袁瓒坡不?”“往新华方向走到派出所,他们可能知道。”农夫说。 

   走到派出所,袁裕校和派出所工作人员表明了来意,以及这么多年对找寻墓碑的坚持。工作人员听后告诉他 说,好像有传言说在“文革”时期,学校修建时石材不够,把一座墓碑弄去建学校作了踏板,后面就不知道墓碑的 情况了。于是,派出所派人作向导,一起来到了袁瓒坡。 在这里,找了好几户人家打听,找到了一个土堆,一同去的袁裕胜、袁裕忠和袁显配等族人,一起用手拔柯子、茅 草、刨土,似乎在这土壤之下,有一种力量在指引在召 唤。几个小时后,这块碑终于找到了。百余年跨三个世纪,三代人一棒接一棒,一年又一年,上神农架,下袁家湾,行程上万里,历经千辛万苦,心中的石头落了地,祖辈的遗愿终于实现了。 他们用手揩掉泥土,提来水清洗,请来轿车拖回兴山县城。

   当晚,就召开袁氏家族会议,经过商量,最终决定将 这珍贵的墓碑安置到裕孝家庭博物馆,并为此举行了简单的仪式。



   

作者:河心

摘自《家博》2024年第01期

版权所有:宜昌市裕孝家庭博物馆 公司地址: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6号河心公园 备案号:鄂ICP备2023011357号-1